话说最近国际形势真是一波接一波,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紧张关系又闹得沸沸扬扬。事情的起因得从北约的东扩说起,这个组织从冷战结束后就没闲着,一直往东边推进,把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挤得越来越小。北约成立于1949年,本来是为了对抗苏联的,结果苏联解体后,它不但没散伙,反而开始吸收东欧国家。
1999年,第一波东扩就把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拉进去了,这些国家一加入,北约的边界就直接贴近俄罗斯的西部。接着2004年,又加了七个,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下子俄罗斯的波罗的海出海口都受影响了。2009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入盟,2017年黑山,2020年北马其顿。
一步步来,到2023年4月4日芬兰加入时,北约和俄罗斯的陆地边界直接延长了1300多公里。芬兰这个国家军事上不弱,加入后北约在北欧的控制力大增。紧跟着2024年3月7日,瑞典也正式入盟,现在北约总成员国达到32个,几乎把波罗的海整个围起来了。这一路向东扩张,让俄罗斯觉得被包围了,战略上很不舒服。
展开剩余82%加里宁格勒这个地方成了焦点。它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夹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面积只有1.5万平方公里左右,最窄的地方宽度才75公里,四周全是北约成员国。里面驻扎着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还有导弹部队,战略位置很重要。俄罗斯在那部署了伊斯坎德尔导弹,能带核弹头,射程覆盖周边好几个北约国家。
还有S-400防空系统,防御能力强。但因为俄罗斯的主力部队现在集中在乌克兰方向,加里宁格勒的守备相对薄弱。2025年7月16日,美国陆军欧洲和非洲司令克里斯托弗·多纳休在德国威斯巴登的一个会议上放话,说如果需要,北约部队能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加里宁格勒。他提到北约已经制定了相关计划,利用联盟的快速部署能力。这话一出,等于直接挑衅俄罗斯的领土完整。俄罗斯那边当然不干,觉得这不只是威胁一块飞地,而是有肢解俄罗斯的意图。因为加里宁格勒要是丢了,俄罗斯在欧洲的联系就断了,相当于被切了一块肉。
俄罗斯的回应来得很快。7月18日,国家杜马议员列昂尼德·斯卢茨基直接表态,说任何对加里宁格勒的袭击都会引发俄罗斯包括核手段在内的全面反击。同一天,国防安全委员会委员谢尔盖·穆拉托夫也警告,攻击俄罗斯领土本质上就是宣战,俄罗斯的回应会比在乌克兰的行动更猛烈。
这些话不是随便说的,俄罗斯有大约6000枚核弹头库存,花大笔钱维持这个核武库,就是为了在常规力量不如北约时用核威慑平衡。北约32国在常规军力上占优,军队总数、坦克、飞机都多,但核武器让它们不敢轻举妄动。俄罗斯高层判断,北约这些举动像是准备大规模侵略。俄罗斯安全理事会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在7月25日的采访中提到,北约在俄罗斯周边海域活动越来越频繁,英国和法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常巡逻,美国攻击型核潜艇靠近领海边缘。这些行为让俄罗斯觉得北约不只是防御,而是有进攻打算。
北约的东扩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早就有历史积累。冷战后,俄罗斯经济乱套,叶利钦时代无力应对,北约就趁机推进。普京上台后,一直把北约东扩当成红线,多次在讲话中批评,说这破坏了欧洲安全平衡。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北约加强了东部防线,在波罗的海国家部署多国部队轮换驻扎。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北约军演更频繁,比如“波罗的海行动者”演习,涉及几千士兵和战舰。芬兰和瑞典加入后,北约几乎控制了整个波罗的海海岸线,这对俄罗斯的海军是个大威胁。俄罗斯外交部多次抗议,说北约扩张加剧了地区紧张。帕特鲁舍夫在采访中还指出,北约军演越来越靠近俄罗斯边境,在黑海和波罗的海制造压力。7月下旬,北约在立陶宛举行演习,模拟封锁加里宁格勒,部队部署很密集。俄罗斯用侦察机监视,收集情报。这些事件让双方的对峙升级,俄罗斯在联合国发言,谴责北约破坏欧洲安全架构。
在这个节骨眼上,普京突然离开莫斯科,2025年7月24日去了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北德文斯克市。这个地方是俄罗斯海军的重要基地,专门造核潜艇。他去那里主持了水下舰队发展会议,强调战略核潜艇是俄罗斯核力量的核心,要求提升作战能力。
具体来说,他指令在未来几年内增加4艘“北风之神-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这种潜艇生存力强,一艘就能发射数百枚潜射核弹头。还要求继续生产“亚森-M”级攻击型核潜艇,技术水平和美国海狼级相当,主要为弹道导弹潜艇护航。同一天,他参加了“克尼亚兹·波扎尔斯基”号核潜艇的升旗仪式。这趟行程不是随便走走,而是为了强化海基核力量。俄罗斯知道,如果没有强大的核威慑,国家安全就没保障。普京的行动显示,即使经济压力大,俄罗斯也不会在核力量上松懈。
北约的意图被俄罗斯解读为肢解计划,类似于冷战后南斯拉夫的解体。但核平衡让北约投鼠忌器,不敢真动手。俄罗斯媒体报道多纳休的言论时,民众讨论热烈,担心冲突升级。北约方面,美国主导东扩,推动盟国增加军费到GDP的2%。特朗普时代就要求盟国多出钱,现在拜登政府继续施压。欧洲国家像德国、法国,本来对俄罗斯有能源依赖,但冲突后转向美国液化天然气,经济上付出代价。俄罗斯则通过转向亚洲市场,卖石油给中国和印度,缓解制裁影响。但长期看,军费高企让俄罗斯经济吃紧。
整个事件反映出大国博弈的现实。北约东扩是为了维护集体安全,但从俄罗斯视角看,就是扩张主义。普京领导下,俄罗斯强调主权,拒绝被西方主导。加里宁格勒问题不是孤立的,是俄乌冲突的延伸。乌克兰想加入北约,但俄罗斯视之为威胁,导致冲突升级。现在北约32国形成包围网,俄罗斯用核威慑回应。普京去北德文斯克的举动,等于在告诉西方,俄罗斯有底牌。未来如果北约继续军演,俄罗斯可能加强边境部署。国际社会担心核风险增大,联合国呼吁对话。但现实是,双方立场硬,短期难缓和。
这事接地气点看,就是大国间的地盘争端。俄罗斯觉得北约欺人太甚,一步步逼近家门口。北约则说东扩是自愿的,新成员国怕俄罗斯,才加入求保护。加里宁格勒像个定时炸弹,位置太敏感。俄罗斯警告用核弹,不是吓唬人,它有能力。普京离开莫斯科去视察潜艇基地,时机选得准,正好回应西方威胁。俄罗斯海军发展战略到2050年,都把核潜艇当重点。海基核力量机动性强,不易被先发制人。北约知道这点,所以尽管多纳休放话,但实际行动谨慎。俄罗斯经济虽受制裁,但核武库是底气。
发布于:浙江省配先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